行業資訊
初春三月,在綿綿細雨中,世界目光聚焦北京。
3月5日上午,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強代表國務院向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其中,能源電力相關內容多次被提及,既總結了過去一年能源高質量發展的成績單,也描繪出了做好未來一段時間能源工作的新圖景。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著眼關鍵之年,謀劃關鍵之策。政府工作報告中的能源關鍵詞,正是我們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的著力點。
“穩”——能源資源供應穩定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政策取向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穩是大局和基礎。
看向能源領域,當前國際環境和能源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革,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對能源安全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對挑戰,需要系統上下有效發揮能源供應“穩定器”“壓艙石”作用,壓實國家能源安全基礎,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穩”的信心來自能源資源的堅實底氣。“安全發展基礎鞏固夯實”“能源資源供應穩定”“重要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提升”——政府工作報告對過去一年能源發展成績予以充分肯定。
2023年,我國能源資源供給保障成效顯著。全年原煤產量達47.1億噸、原油產量穩定在2億噸以上、電力總裝機達到29億千瓦,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歷史性超過火電,全年新增裝機超過全球一半。能源多元供應能力穩步增強,可再生能源成為保障電力供應的中堅力量。
我國是世界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同時也是最大的能源消費國,保障能源安全始終是我國能源發展的首要問題。如何讓能源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仍需堅定打持久戰的恒心和毅力,持續增強能源生產供應能力,提高自主保障水平,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可靠動能。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強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強化能源資源安全保障,加大油氣、戰略性礦產資源勘探開發力度。加快構建大國儲備體系,加強重點儲備設施建設。有效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支撐國民經濟循環暢通。
“新”——新動能快速成長
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數據顯示,過去一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占全球比重超過60%;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新三樣”出口增長近30%;燃氣輪機、第四代核電機組等高端裝備研制取得長足進展。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我國新能源電池技術上實現全球領先,規模上占據了全球60%以上份額,但未來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全國政協委員、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曾毓群提出,推進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要提高國內標準技術水平,同時倡導企業在“走出去”時要有序競爭。
“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鞏固擴大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領先優勢,加快前沿新興氫能、新材料、創新藥等產業發展”“穩定和擴大傳統消費,鼓勵和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提振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電子產品等大宗消費”,政府工作報告中透露的能源工作“新”重點躍然紙上。
國務院研究室主任黃守宏在解讀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這些年新動能在快速發展,新能源汽車在短短十多年時間從無到有、發展壯大,去年產銷量超過900多萬輛,產銷量占全球比重超過60%。他認為,支撐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因沒有改變,并且新動能方面在顯著增強。
“綠”——綠色低碳持續發展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進綠色低碳發展”,位列今年政府工作任務清單。“碳達峰”“碳中和”連續四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過去一年,我國發展方式綠色轉型速度加快,“制定支持綠色低碳產業發展政策”“推進重點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啟動首批碳達峰試點城市和園區建設”,能源貢獻度可圈可點。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5%左右,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成為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之一。
能源領域要深入推進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費,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加強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設,推動分布式能源開發利用,發展新型儲能,促進綠電使用和國際互認,發揮煤炭、煤電兜底作用,確保經濟社會發展用能需求。
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是辯證統一、相輔相成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加快打造綠色低碳供應鏈。
“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經濟”,成為2024年政府工作的關鍵任務之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能源結構綠色轉型。落實全面節約戰略,加快重點領域節能節水改造。完善支持綠色發展的財稅、金融、投資、價格政策和相關市場化機制,推動廢棄物循環利用產業發展,促進節能降碳先進技術研發應用,加快形成綠色低碳供應鏈。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常紀文表示,中國的能源轉型在過去幾年取得了重大進展,國際社會高度認可。今后幾年,要保持戰略定力,穩打穩扎,繼續推進,為能源清潔低碳化由量變到質變奠定良好的基礎。
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需要能源事業的高質量發展。能源行業要緊跟形勢任務發展變化,做好能源供應保障、加快能源轉型變革,為實現社會發展預期目標貢獻能源力量。